• 官方微信
  • 手机版

温州高新区:创新型特色高新园区

科技部  |  2015年01月26日
温州高新区自2012年升格为国家级高新区以来,紧紧围绕建设全国先进“创新型特色高新园区”的奋斗目标,坚持创新驱动,深化体制改革,促进科技与金融、工业与信息、产业和城市的紧密融合,全力推进园区的赶超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温州高新区自2012年升格为国家级高新区以来,紧紧围绕建设全国先进“创新型特色高新园区”的奋斗目标,坚持创新驱动,深化体制改革,促进科技与金融、工业与信息、产业和城市的紧密融合,全力推进园区的赶超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今年1-8月实现营业总收入244.90亿元、同比增长0.1%,工业总产值271.24亿元、同比增长7.4%,新产品产值69.9亿元、同比增长24.2%,工业增加值44.51亿元、同比增长7.4%,出口创汇总额7.02亿美元、同比下降2.0%,实交税金总额10.68亿元、同比增长6.7%,固定资产投资143.75亿元、同比增长20.5%。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内生活力。一是调整管理体制。根据形势变化,今年6月份市委市政府颁布《关于调整温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体制的实施意见》,对温州高新区的管理体制和职责要求做了相应调整,取消“园街合一”模式,继续与龙湾区实行“政区合一”体制,党政班子不再实行全员交叉任职。二是完善组织架构。建立“市高新区开发建设推进领导小组+高新区党委(管委会)”的高新区管理层级架构,由市长担任组长,由市分管领导兼任高新区党委第一书记、管委会第一主任,对高新区工作负总责;由龙湾区委书记、区长分别兼任高新区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设置常务副主任主持高新区日常工作。三是明确发展定位。定期研究科技创新政策措施的制定和落实,组织制订《关于大力推进温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并出台了相应的配套实施细则,形成高新区发展“1+4”政策体系,具体做好温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的组织实施、高新技术产业的项目引进以及城市有机更新等工作。

  (二)完善产业培育体系,助推转型升级。一是主抓激光与光电产业培育。借助温州激光与光电产业集群被科技部列入国家首批十大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契机,引进高端激光与光电项目入驻,累计引进孵化各类高端激光与光电项目32个,启动激光与光电检测大楼项目,开工建设激光与光电小微园(温州激光与光电联合研究院),规划打造时尚创意产业示范区,精心打造“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基地”的产业培育链,初步形成激光与光电、先进装备制造业等两大主导产业,新材料、高新技术服务业等两大辅助产业的“2+2”现代产业体系。二是促进产业服务体系完善。重点推进总部经济建设,加快建设总部大楼、现代金属物流中心、温州国际机电城等,打造温州科技城、源大创业园等科技服务业集聚示范区;投用电商大厦、建成不锈钢电子交易中心、规划建设电子商务产业园,加速信息化网络运营平台建设;深化科技与金融结合力度,推行科技贴息贷款支持科技成果产业化,培育成立温州首家科技小额贷款公司,成立农村商业银行科技支行和微贷中心,重点服务处于初创期及成长初期具有高成长、高技术特点的科技型企业,目前已为168家科技(创新)型小微企业提供3.2亿元的信贷融资服务。三是加大传统产业转型力度。以治水、治气为抓手,全力推进旧工业区转型升级工作,整治污染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加快国家火炬计划特种阀门产业基地建设,鼓励企业技改,1-8月份工业企业通过省工业投资(技术改造)管理系统备案技改项目44个,列入省级技术改造重点项目2个。

  (三)优化科技平台建设,增强创新能力。一是优化创新服务平台。完善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留学人员创业园等平台建设,新建8万平方米专业孵化器。海洋科技创业园(孵化器)涉海科技型企业加快集聚、北航温州研究院政产学研合作不断深化、兰州理工大学温州泵阀研究院成功落户,现拥有各类国家级和省、市级研发机构45个。二是优化自主研发平台。申报省、市级研发中心14家、高新技术企业14家,新增省科技型中小企业45家;申报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15项、省重大专项5项、省级新产品15项、2014年度省创新型试点企业2家、市科学技术奖9项、市级科技计划项目8项、市重点企业技术创新团队3家。三是优化人才保障平台。全力推进“人才特区”建设,落实人才政策,加快人才大厦建设,出台人才公寓租赁办法,完善人才配套设施及环境。截至目前,拥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个,院士专家工作站2个,“国千”人才7人,“省千”人才11人,市580海外精英引进人才1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型人才10人。不断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创成省级知识产权示范区,深化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创建工作。

  (四)加速产城融合步伐,提升综合环境。一是狠抓核心区域城市更新。全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低效先改的实施原则,采用政府收储(收租)和企业自主改造模式,有序推进城市有机更新,首批9个城市有机更新项目加快推进。二是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完成“1+4”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编制,通海大道基本建成,温州大道东延等城市主干道开工建设,市域铁路S1线、瓯江南口大桥及南接线、甬台温高速复线等省市项目逐步推进。三是狠抓环境再生再造。积极推进“三旧改造”、“拆违治乱”等专项行动,建设山地公园、小游园、附属绿地、滨水公园,新增绿地109.04公顷,拆除违法建筑41.84万平方米,改造旧厂房85.02万平方米,全面提升核心区科技城的整体环境。

  (五)强化精准服务要求,塑造服务品牌。一是网格精细服务。对高新区核心区块划分57个企业网格,建立网格长负责制,组建服务团队。并依托“民情E通”系统,试行信息化管理,确保企业情况动态掌控。通过网格走访和企业上报等途径,有效实现网格企业信息的充分掌握和企业需求的及时解决。二是全员驻企服务。按照浙江省委“有效实施精准对策,推动创新引领转型”的要求,全面推行驻企服务工作。所有机关干部职工下驻网格,与责任区内所有企业进行结对联系、与企业主交友联系,健全难题化解双轨制、工作督办通报制和专项工作考核制,尽量做到“一企一策”服务企业发展。三是审批高效服务。开展市县同权扁平化管理改革试点,最大限度承接市级行政审批事权,缩短审批时限,提高审批效率,最大程度地释放市场主体的创业创新动力。实施审批服务“一站式办公”、“一个窗口对外”、“全程式代办”等制度,着力打造“办事不出区”的政务平台,为发展创造一流服务环境。

  二、下步工作思路

  温州高新区总体上坚持高端集聚和拓展辐射“两手抓”的思路,主动作为、开拓创新,着力把温州高新区打造成培育高新技术的孵化器、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引擎、高层次人才集聚的新高地、体制机制创新的示范区。

  (一)拓展产业发展格局。采取“4+1”(四大经济+一大基地)的格局模式,远近结合、改革突围、实现跨越。具体来讲,在现有高新区核心区域内,全力培育“新产业、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等“四新”企业,大力发展“时尚经济、研发经济、总部经济、信息经济”等“四大”经济,真正打造科技新城、创新高地。并在未来若干年后,进一步突破行政区域限制,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二)突出创新驱动引领。围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目标,推进创新型试点城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产业集群。整合提升创业服务中心、留学人员创业园,优化激光与光电科技企业孵化器,进一步引导和支持企业承担国家科技项目,加大科研平台创建力度,不断深化政产学研合作。推进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建设,实现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大幅增长。

  (三)狠抓招商选资工作。围绕主导产业、特色产业集群,放眼500强企业,加大招商引资,力争有一批重大高端项目签约、开工和投产,着力发展经济新业态;同时改革招商机制,出台新的招商引资考核办法和招商引资奖励办法、实施细则,层层分解招商任务。组建优秀招商团队,推行专业机构市场化招商,迅速形成浓厚招商氛围。

  (四)注重要素集聚融合。加快科技金融结合示范区建设,建立高新区科技创新引导基金,推进企业申报“新三板”、向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用足用好国家和省、市支持高新区的政策,最大限度地发挥政策效应;加快人才特区建设,集聚高层次人才和优秀团队;推进片区城中村、旧厂房改造,通过腾笼换鸟和低效土地再开发利用,拓展发展空间,强化土地要素保障,提升城区的现代化品位。

  随时随地了解最新ICT产业资讯,请扫描二维码,或搜索"chnsourcing",关注中国外包网官方微信。

 编辑:陈佳璐

标签:
分享到:
更多
相关阅读
已有0条微评
还可以输入 140 个字
新浪微博评论
推荐
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取得新成效、推动高水平开放迈出...
开拓进取 引领未来|中国服务外包行业十大人物(2019...
即日起至2020年5月8日,“中国最具影响力服务贸易(...
为加快中国呼叫中心产业发展,提升中国呼叫中心运营管理水...
即日起至2020年5月8日,“中国最具影响力金融服务企...
专题
点击排行榜
电话:+86-22-66211566
传真:+86-22-66211568
邮箱:info@devott.com
Copyright © 2007 - 2023 Chnsourcing.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运营支持: 天津鼎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津B2-20080229-1